熱門搜尋 :
工業革命步入第四階段,工業物聯網(IIoT)為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透過有線和無線網路將工具機、PLC、感測器、分散式運算、工廠中的電腦和雲端系統連接起來,可讓工廠的各個部分收集和處理資料,並且與其他部分及網路共享資訊,進而發揮資料的真正價值,優化產品製造方式。
低軌衛星壽命短、布建需求量龐大的特性,讓太空產業的生態出現巨大轉變。許多台灣廠商正摩拳擦掌,希望能抓住這波「上軌道」的商機。
車輛電氣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而在各個車電子系統發展的過程中,智慧座艙可以說是跟消費者最接近的系統,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根據IHS Markit的研究報告指出,智慧座艙在全球新車的滲透率持續提升,全球智慧座艙產值將從2022年的438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30年的681億美元。
針對車用電氣化與人工智慧(AI)的浪潮,深耕車用電子市場超過十五年的華晶科技(Altek),專注於邊緣AI運算結合視覺科技,開發小體積、低功耗的汽車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採用通過車規認證的人工智慧晶片,可應用於高運算AI和主動立體相機的工業和機器人應用。
低軌衛星正在顛覆整個衛星通訊服務產業的遊戲規則。巨大的用戶規模改寫了衛星接收設備原本屬於利基應用的產業格局,同時也讓服務供應商開始尋求能以低成本量產相關設備的硬體製造商,為台灣資通訊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2G、3G網路逐漸退場,根據最新《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全球5G使用者預計將於2029年底接近56億。5G滲透率提升,面對龐大且多元的應用需求,「使用者體驗」的重要性也持續提高,帶動5G中頻段、獨立(SA)組網和可程式化網路等面向的討論。
根據IoT Analytics的資料,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過217億台活動的聯網設備,其中超過54%(117億台)與物聯網相容。從節約能源使用到簡化醫療保健,物聯網可以為更高效、最佳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機會。
RAN智慧控制器(RIC)的市場規模預計將以60.8%的年均複合成長率於2030年達到61億美元,成長速度驚人。隨著行動通訊走向開放式架構,並持續透過虛擬化和軟體定義方案提高部署彈性,RIC將成為未來O-RAN基地台的核心元件。
O-RAN經過三、四年的發展,已經針對多種場域進行5G O-RAN專網的概念驗證(PoC)。PoC案例的成功部署象徵5G O-RAN專網在技術方面已具備一定成熟度,接下來將逐漸進入商業驗證(PoB)階段,讓O-RAN專網不只在技術上可以成真,也能夠證明其商業營運能力。
人工智慧(AI)浪潮正席捲各個產業,半導體產業也不另外。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長期扮演協助業者進行IC設計的重要角色,如今結合大型語言模型(LLM)等AI技術,將進一步提供創新服務,持續支援IC設計和先進技術發展。
比起基於矽(Si)的方案,氮化鎵(GaN)具有更高的能源轉換效率,在能源議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的趨勢下,GaN隨著技術逐漸成熟,正不斷拓展其應用範疇。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650V三相GaN智慧功率模組(IPM)DRV7308,適用於250W馬達驅動器應用,可為大型家用電器及暖通空調(HVAC)帶來逆變器(Inverter)效率達到99%以上的優秀效能。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舉辦「是德科技電子量測論壇」,深度解析AI、5G/6G及汽車創新領域的前瞻技術、應用趨勢以及未來機會與挑戰外,亦攜手產業夥伴展示超過20款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在AI浪潮的推動下搶先掌握關鍵技術及市場動態,實現創新布局。
USB-IF在2022年和2023年的10月先後發表USB4 V2和USB PD 3.2標準更新,運用USB Type-C實現了80Gbps的傳輸速度和240W的供電能力,而USB-IF也於Computex 2024期間來台,進一步分享標準及USB-C的發展近況。
尋物定位和存取控制為鄰近感知率先獲得採用的兩項應用市場,正在為使用者帶來方便且安全的鄰近體驗。UWB、藍牙等短距無線技術在此類應用中扮演重要角色,針對應用需求採用最適當的技術組合,是實現良好使用體驗的關鍵。
鄰近感知(Proximity Awareness)應用包括尋物定位、數位車鑰,長期受到UWB裝置普及度不高,而發展受限。近期高通和Google推出的全新晶片和應用方案讓人眼前一亮,結合標準組織的技術發展,預期將為鄰近感知市場帶來新商機。
為了實現沉浸式的元宇宙(Metaverse)體驗,在XR頭戴式裝置之外,許多穿戴式裝置預期也將成為打造日常元宇宙體驗的一環。確保應用順暢運行、畫面不卡頓將是元宇宙裝置的共同追求,行動通訊因此成為熱門選項,而嵌入式SIM卡(eSIM)可提供更高彈性,並且滿足小型裝置的小尺寸方案需求,成為重要技術。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已經出現多年,而近期蘋果推出的Vision Pro頭戴式裝置更再次激起對於XR應用的熱烈討論。XR裝置具有取代智慧型手機成為普及硬體平台的潛力,為了達成此願景,硬體和軟體的技術發展至關重要。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