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降低成本及重量,是汽車製造商所期望達成的目標。轉向分區架構能夠減少所需線路,採用無線技術也能透過減少有線連接,進一步幫助製造商達成目標。除了降低成本及重量,無線技術如藍牙低功耗(BLE)和超寬頻(UWB)更可憑藉各自優勢,為汽車帶來多元應用。
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可幫助製造商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安全性並節省大量成本,因而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進入工業5.0時代,人類將與人工智慧(AI)機器人協同工作,但要實現這一目標,AMR必須克服重重挑戰。
2024年月底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OFC2024上,英特爾展示了將CPU與先進光學運算互聯(OCI)Chiplet共同封裝的原型CPU。本文將介紹這項技術的部分細節,以及這項技術突破對運算產業的影響。
AI技術不斷進步,如何確保高速訊號在AI應用設備中傳輸時,仍能保持穩定,且不受干擾,是許多工程師面臨的挑戰。本文將說明如何透過高速訊號傳輸相關測試,確保產品順利通過規格驗證。
真無線藍牙(TWS)耳機的興起,帶動了主動式降噪(ANC)耳機的再次發展。然而,傳統White/Pink Noise或聲學人偶中的麥克風無法真實反映ANC耳機的降噪效果。本文將介紹3QUEST語音品質評估系統,並分析實際測試數據,說明在具有背景噪音條件之下進行語音品質測試的重要性。
慣性感測器(IMU)能提供動作數據,是協助機器人精準定位的關鍵元件,其內部整合了加速計、陀螺儀以及磁力計,藉由提供即時的反應,讓機器人能精準判斷其方向、位置以及動作,進而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中導航前進。本文探討IMU在機器人定位上扮演的關鍵角色,並詳述其關鍵利益。
IEEE剛發布了800GbE正式1.0版本規範,而IEEE P802.3dj、802.3df小組正致力於開發1.6TbE,預計將於2026年確定最新版本的1.6TbE規範。隨著標準的制定和技術的成熟,1.6TbE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下一代高速網路的主流技術。本文說明1.6TbE的技術優勢,以及實現其性能所須關注的測試重點。
挑選工業自動化設備時,有需多細部考量需要額外注意。本文將著重說明在指定馬達、驅動器和通訊模組時應考慮的數個準則,並說明如何結合節能馬達和通訊元素,提高整體系統的能源及運作效率。
「糾纏」是實現量子遙傳的關鍵特性,本文將討論在布建大規模網路時,糾纏分配網路的實作方案,並著重解析循序方案的優勢。
散熱設計與分析是改善元件可靠性的關鍵。本文分為三部分,將概述散熱設計的基本原理,包括客戶應用中的Qorvo元件熱阻分析,並提供詳細資訊說明,以協助工程師進行系統層級設計。
歐盟即將於2024年底強制要求電子產品統一採用USB Type-C介面。截止日期日益逼近,本文將解讀USB-IF協會針對歐盟法規而推出的精簡版必要測試項目,並分享產品取得認證的相關資訊。
電池的化學組成和外型尺寸非常多樣化,因此對於具體應用而言,很難明確選擇合適的電池。本文將介紹不同的標準,目的在協助工程師選擇適合其使用場景的電池。此外並將討論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五種一次電池化學組成及其可能適合的應用領域。本文主要討論醫療健康應用,並提供採用一次電池的各種不同產品的適用指南。
近年來,全球極端氣溫發生頻率上升,我們生活的環境溫度已不如過去穩定。對於無線設備來說,溫度變化將影響其傳輸性能。本文透過實際測試,探討不同溫度條件下無線設備的傳輸性能,揭示產品開發的一項考量要點。
資料中心是支持AI發展的基礎設施,然而,傳統的資料中心伺服器已無法滿足AI/ML的資料處理需求及功耗限制。由CXL聯盟創建的資料協定Compute Express Link(CXL)標準帶來全新技術,透過資源共享和可組合的運算架構推動資料中心轉型,成為資料中心應對新興應用未來需求的關鍵。
印刷電路板(PCB)上的晶片通訊,常使用兩種協定:序列周邊介面(SPI)和內部整合電路(I2C);此外,還有I2C協定經過改良,衍伸而出的I3C協定。本文將比較I3C、I2C、SPI三種協定的特性,說明各協定適合的應用場景。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