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S FSS UHTS 波束

頻段複用/多點波束加持 高速率通訊衛星原理探秘

2022-12-23
傳統的衛星通訊服務可區分為固定衛星服務(Fixed-Satellite Service, FSS)、移動衛星服務(Mobile-Satellite Service, MSS)、廣播衛星服務(Broadcasting-Satellite Service, BSS)三種不同類型。隨著用戶對高傳輸速率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種新的衛星通訊服務於是被開發出來,那就是高速率通訊衛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 HTS)服務。

與傳統的衛星通訊服務相比,HTS雖然也是使用相同的頻譜資源,但頻率卻能夠被重複使用,以及使用多點波束(Multiple Spot Beam)技術,因此提高了HTS的資料傳輸速率,達到FSS的20倍以上。未來的超高速率通訊衛星(Ultra 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 UHTS)是HTS技術的升級版。UHTS也被稱為兆位元通訊衛星(Terabit Satellite)。

HTS和FSS的比較

如圖1所示,HTS和FSS之間最大的差異是發射的電磁波束覆蓋在地球的面積不同。FSS的射頻能量覆蓋在地球的面積比HTS大,但FSS的頻譜利用率低,所以射頻訊號比HTS微弱。HTS與FSS相反,使用許多點波束(Spot Beam),覆蓋於地球的面積小,但每一個點波束具有較多的頻譜利用率,所以訊號比較強,可以提供高速的資料傳輸速率。

圖1 HTS和傳統衛星(FSS)的比較

FSS使用一個寬波束(Wide Beam),是以一個頻率為基礎,所以容易相互干擾。HTS使用較小的許多點波束,每一個點波束使用不同的頻率。一個點波束的頻率和另一個點波束的頻率保持很大的間隔,所以不會產生干擾。而且相同的頻率還可以同時在被HTS覆蓋的其他地區被使用,只要兩地的距離夠遠,就不會發生通訊干擾。HTS使用的頻率可以被重複使用,總頻寬因此增加。

因為天線的增益是和波束寬度成反比,所以窄小的波束能夠提高發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也容許使用小型天線。高功率支援高階的調變和編碼(Modulation and Coding, MODCOD)技術,而高階的MODCOD能夠支援高的頻譜利用率。每單位可用的頻段能傳送的位元速率,稱為「頻譜利用率」。由於可用的太空軌道(Orbital Slot)和電磁波頻譜資源有限,如何提高頻譜利用率變得很重要。

 不過,使用許多點波束覆蓋廣大且連續的地球面積,須要讓波束重疊。這表示相鄰的點波束之間,必須使用不同的頻率和極性(Polarization),以避免相互干擾。這裡所謂的「極性」,是指電磁波的一種特性,在特定的模式設定下,允許相同的一個頻段被重複使用,共計兩次,而且每次能各別傳送不同的資料。例如,根據電場向量的旋轉方向不同,可將圓偏振光(Circular Polarized Light)分為右旋圓偏振光(Right-hand Circular Polarized Light, RHCP)和左旋圓偏振光(Left-hand Circular Polarized Light, LHCP)。

圖2是四色(4-color)的多點波束連續覆蓋模式,頻率可重複使用,相鄰的點波束之間的干擾很小。四色代表四個波束,每一波束使用1/2的可用頻寬,並在RHCP或LHCP上面傳輸訊號。對HTS而言,四個波束一組,等同於頻寬加一倍。因為相同的頻率可以被「極性」正交的兩個偏振光使用。因此,HTS系統的總頻寬可用公式1表示。2Nb/Nc稱作頻率重複使用因數(Frequency Reuse Factor),HTS系統的總頻寬是由此值決定的。使用的顏色數目Nc與頻率重複使用因數之間須做抉擇,亦即須兼顧總頻寬和可容許的最小干擾量。

圖2 四色的多點波束連續覆蓋模式

...............................(1)

Nb:HTS的波束總數量

Nc:不同顏色之數目。例如使用四色的多點波束,Nc就等於4。

Bwtotal:HTS系統產出的總頻寬

Bw:分配給HTS使用的頻譜頻寬

了解THS系統效能

THS的傳輸速率是由總頻寬Bwtotal和調變效率決定的,如公式2所示。實務上,通訊鏈路的效能是由可用的載波功率和雜訊功率之比值決定,稱作載波雜訊比(Carrier-to-Noise Ratio, CNR或C/N)。而射頻鏈路的效能是由載波雜訊功率密度比(Carrier-to-noise Power Density Ratio)決定,以C/N0表示,單位是Hz;N0是雜訊功率頻譜密度(Noi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CNR代表接收到的載波訊號強度和雜訊強度之比值。CNR越高代表接收到的訊號品質越好、位元錯誤率(Bit Error Rate)越低。通常這也表示通訊的精準度和可靠度越高。

圖3 載波雜訊比(CNR)之測量

公式3是CNR的數學基本式。Pc是接收到的載波訊號強度,Pn是接收到的雜訊強度;Pc和Pn的單位是功率微瓦(µW)。CNR是以10為底的對數計算,單位是dBm。例如,在圖3中,測量訊號頻率一段時間後,測得接收到的訊號功率最大強度是30dBm;接收到的雜訊功率強度是-35dBm,它也被稱為噪聲基底(Noise Floor)。因此,CNR等於兩者功率之差,等於65dB。對THS系統而言,最大的挑戰通常是在車裝的行動台或手機的設計,因為它們的資源有限。

...............................(2)

...............................(3)


...............................(4)

Pt:發射天線的輸入功率。

Gt:在接收系統的方向,發射天線的實際增益。

Gr:在發射系統的方向,接收天線的實際增益。

Lfs:訊號在自由空間的損失(Free Space Loss)。

Latm:訊號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發生的損耗(Atmospheric Loss)。

EIRP=PtGt: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代表發射系統的效能。

R:THS衛星和地面基地台的距離。對同步衛星而言,此距離是35,786~41,680公里。

...............................(5)

I:地面基地台的緯度(Latitude)。

L:地面基地台相對於次衛星點(Subsatellite Point)的經度(Longitude)。次衛星點是指衛星與地球中心的連線在地表的接觸點。

R0:THS衛星的高度。假設為35,786公里,是在「地球赤道同步軌道(Geostationary Orbit)」的位置。

...............................(6)

TA:天線雜訊溫度,取決於天線所接收到的天然(背景)輻射量。

LFRX:訊號在天線與接收器之間的饋線損耗。

TF:饋線溫度。

TR:有效輸入的雜訊溫度,是接收器內部元件產生的雜訊函數。

...............................(7)

...............................(8)

...............................(9)

其中,

THS系統的可用載波功率C,可由公式4求得。THS衛星和地面基地台的距離R,可由公式5求得。從接收端輸入的不只是想要的訊號,還有不想要的雜訊。這些不想要的雜訊統稱為系統雜訊溫度(System Noise Temperature),包含從天線和饋線(Feeder)接收到的,還有因為主動元件或被動元件所產生的熱雜訊(Thermal Noise)。以T表示的系統雜訊溫度可由公式6說明。

上述的「通訊鏈路的效能」亦即C/No,其實就是指鏈路預算(Link Budget),它是在一個完整的通訊鏈路上,計算載波功率和雜訊功率頻譜密度(Noi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之比值。根據公式7,可以計算出上鏈或下鏈的鏈路預算。使用公式8,可以從預先計算出來的系統雜訊溫度T推算出雜訊功率頻譜密度N0。K是波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等於1.380649×10-23(joules/°K)。在公式7中的Gr/T被稱作功能值(Figure of Merit),用於表示THS接收系統的效能。使用對數可以將公式7改寫成公式9,其中L=10log (LfsLA),是路徑損耗(Path Loss),單位是dB。圖4是THS在Ka頻段和Ku頻段的上鏈效能之比較,可以清楚看出THS在Ka頻段的效能優於在Ku頻段。

圖4 工作在Ka頻段和Ku頻段的THS上鏈效能之比較

一個THS系統的整體效能包含上下鏈的鏈路預算、干擾,以及中繼器(Repeater)的非線性效應。高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效應所產生的寄生頻率(Spurious Frequency),可視為基準功率被加在熱雜訊上而生成的,這就是所謂的互調雜訊(Intermodulation Noise)亦即(N0)IM,它是多載波、調變特性、功率放大器的振幅特性和相位特性的函數。互調雜訊也被納入鏈路預算的計算中,以(C/N0)IM表示。

類似的數學表示式也可以應用到其他雜訊上面,例如干擾。干擾是無處不在的,必須納入計算。實務上,是將干擾視為一種雜訊,並以載波干擾比(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亦即(C/N0)I來定義它。因此,一個非線性的轉發器(Nonlinear Transponder)在多載波模式和有干擾情況下的整體效能(C/N0),可以使用公式10來表示。

...............................(10)

認識HTS天線特性

一個天線的功率增益(Power Gain)以G表示,是它的輻射強度(Radiation Intensity)和發射相同總功率的一個等向性天線(Isotropic Antenna)的輻射強度之比值。圖5是一般定向天線(Directional Antenna)的輻射方向圖(Radiation Pattern),其主波束(Main Lobe)包含了最大輻射方向(也稱作瞄準線方向(Boresight Direction))和一些旁波束(Side Lobe)。旁波束是輻射強度降到零(Null)的波束方向。

圖5 定向天線的「輻射方向圖」

公式11是一個直徑為D的反射器天線(Reflector Antenna)的最大功率增益Gmax的數學表示式,η是天線效率(Antenna Efficiency)。天線效率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包含照射法則(Illumination Law)、溢波損耗(Spillover Loss)、表面損失(Surface Impairment)、阻抗和未匹配的損耗等等。

...............................(11)

η:天線效率。

一個天線的輸出功率若降至其最大輸出功率的一半時,其功率增益以10為底的對數來計算,是等於L=10*log10 0.5=-3。若想知道截止頻率(Cutoff Frequency),就是必須測量頻率響應中的-3dB增益點(Gain Point)。一個天線的θ3dB頻寬是如圖5中的一個角度,它是在主波束上的兩個-3dB半功率點(Half-power Point)或稱作-3dB增益點上各畫一條直線,兩線延伸到圓心相交,所構成的角度,亦稱為半功率頻寬(Half-power Beamwidth)。θ3dB頻寬可以用來表示波束寬度或稱作角波束頻寬(Angular Beamwidth)。從公式12中,可知θ3dB頻寬與λ/D有關。

在圖5中,與「瞄準線方向」差θ角度的方向上的功率增益可以用公式13表示。在公式7中的天線功率增益Gt和Gr可以改用天線直徑D和工作頻率f表示,所以鏈路預算亦即C/N0可以改成公式14表示。使用相同的天線,工作在高頻段的鏈路預算或資料傳輸率都會比工作在低頻段時高。此外,在支援相同資料傳輸率的條件下,工作在高頻段的HTS手機或車裝的行動台,就可以使用較小型或較便宜的天線。

...............................(12)

...............................(13)

...............................(14)

D:天線的直徑。S是衛星,T是終端接收器。

f:工作頻率。

Latm:大氣層損失。

T:接收端的「系統雜訊溫度」。

...............................(15)

(θ3dB)s:衛星天線的「波束寬度」。

...............................(16)

衛星天線的體積大小受到火箭載具的限制。此外,為了實現高傳輸率,THS系統必須使用高頻段,這些因素都使THS波束變得窄小。從公式12中,可知θ3dB頻寬與衛星天線的直徑成反比。而鏈路預算也與波束寬度θ3dB成反比,如公式15所示。因此,較窄的波束比較寬的點波束更能支援較高的鏈路預算C/No。波束寬度θ3dB是由衛星天線的直徑和鏈路頻率的乘積的反比決定的,如公式16所示。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