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資料中心整合商藉由並聯更多通道,來提高網路的總資料傳輸速率。第一代800G可能包含8個100Gbps通道,總資料速率為800Gbps。然而,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提高每通道的資料速率。開發人員可選擇提高鮑率(Baud Rate)或每個符碼的位元數。提高傳輸速率可加快符碼通過通道的速度,但可能會加劇訊號衰減。提高脈衝振幅調變機制(PAM)的階數雖然可以讓每個符碼傳送更多的位元,但容差度會下降,並且將縮減臨界值。
物聯網(IoT)應用長期以來具破碎化特性,不同應用間的功能需求差異甚大,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特別強調簡化,並要求成本、耗電的平易近人,面對IoT多樣化的產品類型與應用需求,RedCap以簡馭繁解決IoT長年問題。
現代社會對於更高資料速率無線連接,以及更高分辨率雷達成像系統的需求與日俱增,致使相關微波系統的工作頻率不斷提高。雖然5G已為無線通訊網路利用毫米波頻率奠定基礎,但對6G以及衛星通訊連結的研究正在推動毫米波系統向100GHz以上範圍進一步發展。
物聯網市場逐年成長,尤其穿戴式裝置應用多元,無論在消費性或工業領域都受到業者關注。RedCap為了補足NR和LTE-M/NB-IoT之間的性能差距而誕生,於R17和R18標準分別針對不同應用制定性能,未來可望成為眾多裝置聯網新選項。
3GPP R17標準2022年6月凍結,其中,RedCap作為5G時代的物聯網協定,精簡化5G NR性能補足4G/5G物聯網斷層,為行動通訊由LTE邁向NR的演進鋪路,預計2023年底或2024年初可看見相關應用。
PCIe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常見應用於顯示卡、電腦主機板、儲存類記憶體與無線網卡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有趣的是,從PCIe 3.0到4.0,更替時間長達7年,然而近來隨著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快速發展,PCIe介面需求也居高不下,因此PCIe介面快速發展,運算能力一代比一代加強。
一直以來,電子貨架標籤(Electronic Shelf Label, ESL)系統仰賴各廠商間的無線通訊私有協定,這成為全球市場採用的潛在阻礙。為了應對這項挑戰,ESL的產業領導者與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合作,創立以藍牙技術為基礎,具備可擴展性、超低功耗且極度安全的ESL無線技術標準。
汽車產業迎來CASE四大趨勢:連線(Connected)、自駕(Autonomous)、分享與服務(Shared & Service)、電氣化(Electrified),為產業價值鏈和製造流程帶來劇烈影響。針對汽車產業趨勢,瑞薩於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主辦的R-Car車用半導體策略研討會中,分析汽車產業的最新變革,並說明瑞薩如何擴展產品範圍策略布局,協助相關業者因應產業需求靈活開發。
百佳泰為首波VESA官方授權DisplayPort 2.1認證實驗室,從2022年中開放DisplayPort 2.1產品認證以來,已協助各大品牌廠商及ODM廠商取得DisplayPort 2.1產品認證。
5G時代來臨,基礎網路升級帶動5G FWA CPE的產品需求。本文觀察三大品牌設備商Nokia、ZTE和Huawei策略布局,並討論在當前去中化國際情勢下,相關設備業者的機會和挑戰。
量子網路,或者以全球型態來說,量子網際網路,是與量子密碼學、量子運算和量子感測並列的關鍵新興量子技術之一。量子網路有望提供使用者一個可以交換量子資訊的平台,這樣的能力對於量子密碼學(Quantum Cryptography)、分散式量子運算(Distributed Quantum Computing)和量子感測器(Quantum Sensor)網路來說,必不可少。
為了在車上實現更多創新娛樂應用,汽車架構有了全新的變化,開始轉往軟體定義汽車(SDV)與Zonal架構發展;同時,GPU除了要有高效能外, 還必須具備動態分割特性,如此才能在滿足娛樂效果之際也能確保汽車安全性。
過去十年,天線調諧(Antenna Tuning)技術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天線變得更小、性能更強,能處理更多的無線電頻率訊號。這些發展的核心是絕緣層上覆矽(SOI)技術,其提供的調諧能力提高設計靈活性,並大幅改善性能。
車用娛樂可說是本屆CES 2023的主要亮點,各大車廠紛紛祭出創新應用,期能藉此提升使用者體驗與舒適度;在動力系統、ADAS難以有明顯差異化的情況下,車載娛樂系統已成為車商構建品牌忠誠度的另一戰場。
矽光子技術將光通訊整合至矽晶片,藉由成熟的CMOS製程縮小體積、降低成本,常被視為摩爾定律的救星。除了解決資料中心的燃眉之急,矽光子也能在車用感測、運算系統大顯身手,等到技術及商業模式成熟,可望看到各應用積極擁抱矽光子技術。
為了降低2023年全球經濟不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通訊服務提供商正積極積極發展5G、低軌衛星,以實現科技創新和數位轉型;不過,通訊服務提供商在搶攻兩大通訊技術的藍海市場時,也須留意潛在風險,例如成本、數位基礎建設等。
鑑於市場對無線通訊的傳輸速度不斷地提高要求,各研究機構紛紛指出未來的6G無線最高傳輸速度上看1Tbps,為達到此水準,頻率更高的光無線通訊發展備受各研究機構及大廠所關注。
低軌衛星太空規格要求嚴謹,透過設計模擬軟體協助,可縮短產品設計週期並降低設計風險,相關元件的選擇也以通過太空認證、飛行履歷為佳,衛星在正式送上太空前,更要歷經嚴謹的太空認證與飛行測試。
衛星應用話題正熱,其中,低軌衛星因其低延遲及較高的傳輸速率獲得廠商青睞,Starlink、OneWeb、Telesat及Amazon積極推動商轉進程。衛星技術及服務多元,本文分析四大服務商布局策略,並說明台灣廠商切入重點。
台灣廠商以陣列天線技術為切入基礎,創未來開發自有衛星發展軟併網切入產業鏈;鐳洋建立衛星系統級組裝關鍵能力;耀登深耕地面站陣列天線市場,共同為「太空夢」奠定最堅實基礎。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