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物聯網(IoT)的問世,使得聯網裝置得以推展各式全新的應用。除了耳機和鍵盤之外,各種支援IoT的電子產品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近來受到高度關注的一個新案例是:網路應用不再依賴不間斷的串流,而是改為定期傳送少量的資料。
雖然現階段5G應用尚未成為主流,新時代通訊技術帶來的性能卻已經悄悄開始改變產業樣貌。未來隨著採用R15標準的應用快速走進市場,R16、R17技術在接下來兩年陸續落地,5G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萬物聯網新時代。
5G R18 2022年5月開始制定,成為5G-Advanced的第一個技術規範,延續現有技術效能的持續優化,並著眼於未來10年的應用需求,同時為XR元宇宙的發展鋪路,並開啟6G可能性的探討。
產業數位化勢在必行,5G行動網路成為無線連接關鍵。產業專用無線網路須透過授權頻譜以保證穩定連接,對電信商而言,掌握5G技術並取得頻譜,將會是滿足產業連接需求的最佳方案。
Wi-Fi聯盟第一版正式規範的Wi-Fi 7預計2024年發布,延續Wi-Fi 6特色之外,Wi-Fi 7在6GHz頻段上支援最大320MHz的通道頻寬,同時也新增4096QAM、多資源單元(MRU)和多重連接模式技術(MLO)等功能,持續優化高速、低延遲效能表現。
2020年至今為全球政經局勢動盪之際,供應鏈問題導致通貨膨脹上升。全球正苦思如何打破現況,企業未來勢必需了解當地市場與產業政策、數位化轉型,以及跨境/跨域尋求合作,才能有效壯大產業生態系,迎向新型態的全球數位價值鏈。
2022台灣Wi-Fi SOHO路由器和WLAN基地台出貨量延續去年漲勢,Wi-Fi 6/6E標準推出導致高階產品出貨比例增加,提升平均銷售單價。此外,順應技術發展和疫情遠距需求,各國也陸續展開網路升級計畫,可望進一步提升2022銷售表現。
Wi-Fi 7技術標準預計於2024年底定,看好Wi-Fi 7迅速接棒Wi-Fi 6,高通、博通、聯發科競相於2022上半年發表解決方案,疫情與新科技帶動高速與低延遲網路需求,Wi-Fi 7網路效能優化與管理機制進步,帶動Wi-Fi市場加速改朝換代。
提高功率密度與電源轉換效率,是電源設計者多年來持續追求的目標。伴隨著系統設計日益複雜,電源設計者必須滿足的性能指標日益嚴苛,現有技術或解決方案的局限也越來越明顯,需要靠各種創新才能克服。
成本是低軌衛星通訊應用普及的重要關鍵。在開發初期,利用新一代多物理模擬工具快速進行驗證,將有助開發人員找到比現有實作方式,更具成本競爭優勢,同時兼顧實際運作時嚴苛要求的創新設計方法。
如今具有高度活動性且頻率範圍在GHz之譜的小型無線裝置當道,具有歷史意義的長線型偶極天線似乎已經過時,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天線具有許多優點,因此仍廣受軍事、緊急服務、廣播電台及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喜愛,用於遠距全球點對點連線和廣域廣播。
2022年Wi-Fi 6、6E將超越Wi-Fi 5成為主流技術,全球市占率有望達58%,Wi-Fi 7應用時程將落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2022年初晶片大廠競相發表解決方案提前點燃市場卡位戰,Wi-Fi 7技術全面升級完善三頻段應用,先切入商業領域並逐步滲透至消費市場。
元宇宙和智慧物聯網(AIoT)發展趨勢可期,為建立更加穩固的本地端網路基礎,需要有相當高速的無線數據傳輸技術,藉由Wi-Fi 7具備寬頻、低延遲、更多的MIMO使用者數量、更複雜調變的特性,將有助未來實現更加快速的多元智慧裝置應用。
數位傳輸技術快速發展,手持式裝置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在消費市場大量需求的驅動力之下,各種應用於手持式裝置的高速傳輸技術也被快速地推動著,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IPI)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的。MIPI的全名為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是由MIPI聯盟發起的專為行動產業處理器所制定的開放標準。
衛星物聯網作為低軌衛星應用之一,可用於運輸、物流、環境和農業等垂直產業。衛星通訊能夠藉由非地面網路,打破既有地理限制實現全球連接,全球已有多家衛星物聯網廠商,投入衛星應用共創商機。
我們經常聽到諸如「數位經濟」和「數位轉型」之類短語,以至於這些詞語幾乎已成為陳詞濫調。業內對數位技術關注度意謂著許多人可能已經忘記現實世界不是數位,而是類比。有些人認為「類比」技術可能已經過時,且這種類比不再重要的誤解正在對電子行業產生嚴重影響,導致許多大學生和研究生工程師在選擇學習和研究項目時只考量數位電子。
全球智慧化健康與醫療已成為產業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如何整合醫療與科技是一項複雜的跨領域工程,打造智慧醫療服務解決方案與體系更非一蹴可幾。
感測器是發展自駕車所需的核心技術,毫米波雷達、LiDAR的特性不同,結合多種感測器的長處,搭配嚴謹的測試方案,便能提升汽車系統感測的精準度。
隨著全球趨勢發展,例如減少碳排、電網智慧化及汽車電動化等,全都在要求電子電路具有更高的效率。對於電路設計人員和系統操作人員,瞭解目前正有多大的電流流過電路且傳送到負載非常有幫助。將電池性能最大化、控制馬達轉速,以及對伺服器裝置進行熱插拔等情形是可受惠於準確電流量測的應用例子。
疫情帶動個人/居家健康照護需求水漲船高,醫療行為去中心化從醫院朝家庭與個人轉移,關鍵零組件感測器、MCU、毫米波雷達等持續發展,帶動相關關鍵技術創新,貼近日常生活習慣的材料、產品使用舒適性更為重要。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